主讲人简介:
刘洪涛,北京大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学,主要致力于古文字释读和古文字学理论等本体研究,近年来又格外关注利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资料进行上古汉语词汇、古文献新证等研究。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古代汉语”、“《论语》导读”、“文字学”等课程。科研方面,在《中国语文》、《史语所集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形体特点对古文字考释重要性研究》、《唐兰〈说文〉遗稿》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0)、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等。
内容简介:
古文字中的“矛”至少有三种不同来源,一是戈矛之“矛”,二是“敄”所从,三是“柔”所从。来源不同,读音自异,彼此之间本不能互通,存在互通者,皆可以形讹视之,建立出土文献中从“矛”之字的释读标准。据此,考证了晋系文字中的“楙”字、先秦楚国的“须務”复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