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级专志•华东师范大学志》出版

时间:2021-10-09

  10月8日上午,“育人 文明 发展——《上海市级专志•华东师范大学志》出版座谈会”在华东师大逸夫楼举行。

《上海市级专志•华东师范大学志》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副主任姜复生,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校长钱旭红,原校党委书记张济顺、童世骏,原校长张瑞琨、王建磐、俞立中,部分学校老领导、机关院系代表、学生代表和高校同行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座谈会由副校长雷启立主持。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与校党委书记梅兵为校志揭幕

  根据上海市二轮修志工作部署,为弘扬华东师大精神,2009年,华东师大启动《上海市级专志·华东师范大学志》的编纂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前后历时十余载,终于完成了200余万字的校志。本次修志是华东师大首次修志,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华东师大60年的建校历程和131年波澜壮阔的办学史。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在致辞中指出,《华东师范大学志》彰显了对于未来的历史担当。要以史为鉴、创造未来,志书是记载历史的最基础的载体。地方志不仅是保存着我们的昨天,也记录了我们的今天,更是要服务于我们的明天。做好方志工作,更可以进一步传承学校浓厚的历史、弘扬学校积淀的特色、凝练学校的精神家园,进一步发挥“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致辞

  校长钱旭红在致辞中指出,《华东师范大学志》在全面深入挖掘档案资料、出版资料和口述资料等基础上,提炼出校志背后蕴含的大学传统、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是一部师大人励精图治、薪火相传、追求卓越的奋斗史。这不仅是献给学校70周年校庆的一份厚礼,也是献给广大师生校友,以及关心师大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的一份史学“大餐”,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对做好文化的传承创新,提升学校软实力,凝聚师大精神,增强师大人的凝聚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校长钱旭红致辞

  座谈会上,老领导吴铎、张济顺、王建磐、张瑞琨、俞立中、童世骏先后发言,对校志出版表示祝贺,回顾了华东师大建校以来,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接续奋斗,创造辉煌的发展历程。

老领导吴铎、张济顺、王建磐、张瑞琨、俞立中、童世骏先后发言

  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汤涛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志》的编纂过程,华东师大出版社社长王焰介绍出版过程,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张凯代表高校同行发言。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总结讲话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认为,《华东师范大学志》不仅是一本厚厚的志书,更是一份厚厚的工作和事业,此次出版也标志着一个新的起点,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打磨完善,一方面要为继续编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志书“存史、育人、资政”的巨大作用,在华东师大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团结带领师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锚定“立足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把华东师大的历史书写得更加有力、更加光辉,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华东师大应有的力量。


01 校志是一部百科全书


  根据上海市二轮修志工作部署,为弘扬华东师大精神,2009年,华东师大启动《上海市级专志·华东师范大学志》的编纂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前后历时十余载,终于完成了200万字的校志。本次修志是华东师大首次修志,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华东师大60年的建校历程和131年波澜壮阔的办学史。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校志编写工作。历任校党委书记张济顺、童世骏、梅兵,校长俞立中、陈群、钱旭红自始至终领导编委会工作。党委副书记罗国振,副校长范军,常务副书记曹文泽,副校长汪荣明、戴立益、孙真荣先后分管校志编写工作。

  校志全书14篇65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校志记述年限自1951年7月迄至2010年12月。为纪事完整,学校前身部分的内容上溯至1879年成立的圣约翰大学、1924年成立的大夏大学和1925年成立的光华大学。校志客观地再现了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过程,真实地记录了学校根植中华优秀文明的成长历程,准确地再现了学校的发展脉络和办学特色。

  校志内容记述范围立足2010年12月华东师大所有机关、直属单位、院系和其他单位。全志包括总述、大事记、组织机构、教职工、全日制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开放教育在职教育、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合作交流、德育体育与校园文化、公共服务、资产财务与后勤保障、院系所、附属学校、前身及并入院校和人物等内容,以及前言、凡例、彩图、专记、附录、索引和后记。

  志书被誉为“一方之全史”“辅治之书”和“资政之书”,具有“补史之阙、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可贵价值。本次修志成功,使华东师范大学从此拥有一部网罗学校历史,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


02 历时13年,80余家单位500余人众手成志


  为完成校志编写工作,华东师大于2009年成立校志编委会,编纂办公室在档案馆、校史党史办。为有力推进校志编纂工作,2019年4月22日,学校成立16人组成的以汤涛为组长的校志编写工作组。在校志编委会的领导下,校志编写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各阶段形成了相应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编目培训阶段。一是此阶段组织编纂大纲和设置篇目,校志篇目被市志办列为上海市二轮修志高校志的篇目范本,供参加二轮修志的上海市各高校校志编定时参考;二是开发校志卡片录入系统,撰写资料长编;三是举办系列业务培训。自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举办了十余场共计500余人次校志编纂实务等培训班。

  第二,着力推进阶段。校志编纂办公室前后组织十余场校志工作推进会,学校各单位负责人共计300余人次参加。

  第三,完成初稿阶段。学校修志是自上而下全面发动,众手成书。全校有80余个单位500多名校志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和资料征集工作,共征集照片4000多张,查阅了10000余卷/次档案。

  第四,评议和审定阶段。2016年4月和2019年3月,校志分别通过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专家的评议和审定。

  第五,通过验收阶段。2021年2月,学校将校志(验收稿)送交市志办验收。3月,验收小组一致认为:验收稿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1951—2010年华东师大的历史进程,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观点正确,体例较为严谨,篇目合理,资料翔实,记述准确,行文较为规范,达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校志质量规定》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十三载聚沙成塔,千百人众手成志。作为一项向华东师大70周年校庆献礼的文化工程,本志书总结揭示学校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凝练学校文化的精神家园。希望本书能够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为华东师大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03 梳理学校历史渊源,确定三大前身


  校志除了对华东师范大学60年建校历程做了详细梳理,还廓清了学校前身渊源。华东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等为主要基础发展而来。

  校志对不同时期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的各学校、院系的办学过程都做了介绍,自晚清民国的知名学府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东亚体育专科学校至在新世纪上海教育事业中有相当特色的上海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等校均立专节,详叙其办学始末,提炼其特色。而一二系科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如复旦、沪江、大同、震旦等大学教育系、同济大学动物系、植物系,也对其创设、发展直至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的全过程考辨详尽。

  同时,在海量历史资料的支撑下,通过编写人员的挖掘和整理,学校无论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纵向深入,还是各院系、直属附属单位的横向发展演变,都在校志中有迹可循,结构科学,脉络清晰。为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在校志编纂过程中,编纂人员结合馆藏档案,对学校历年教授评聘、博士生导师确定、干部任免、本专科专业与研究生学位点设置等做了全面梳理,整理出学校教授名录、博导名录、本科专业设置发展情况表、学位点设置发展情况表、基层党组织发展情况表等,又对数十年来学校纷繁错综的机构、院系设置的变迁情况条分缕析,足资借鉴。

  在编写校志的过程中,编纂人员通过大规模的走访和调查,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校史资料。目前已编辑成各种专题史料和资料长编,出版《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1-7辑)、《华东师大馆藏名人手札》《华东师大名人题词》等“丽娃档案”丛书近2000万字。

  此外,在校志史料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每一个历史专题,如华东师大的百年党史、人物史和建筑故事等,为学校的70年庆典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为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夯实基础。校志是学校精神文化薪火相传的根基,为感召、鼓舞和激励广大师生校友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发挥凝聚激励的作用。


04 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典型范例


  校志作为翔实记载学校的一部史志文献,紧紧围绕学校事业发展主线,突出学校在各历史阶段中的时代特点及发展特色,总结揭示了学校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熔铸凝练了学校文化精神。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就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缩影。学校的成立、隶属关系变更、更名合并、列入重点建设无一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体现,以隶属关系为例,华东师范大学1951年成立时,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1954年隶属中央教育部,1964年转隶中央高等教育部,1969年下放上海市,并因此于1972年更名,1978年起受中央教育部与地方双重领导,而共建共管过程中侧重又发生多次变化。这些变化,既有国家组织机构调整造成的自然变化,也有不同时期国家对师范大学、高等师范教育不同定位形成的特殊演进,颇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

  校志使师生校友和读者得以重温先贤艰苦创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奋斗历程,还为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激励师生校友投身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校志中真实丰富的校史资料,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的教材,是大学历史延续、文化传承和创新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对学校而言,校志编纂工作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校志的编纂出版,有四大意义:

  这是体现学校鲜明办学特色的第一部校志。校志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载华东师大的历史与现状,体现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华东师大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学校历史和中国高等教育史的重要史料。校志编纂的大事记、学校建置沿革、人物篇等翔实的记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读者了解华东师大和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提供了一部厚重的史籍,也为专家学者研究华东师大历史、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在校志编纂过程中,为确保资料的准确性,结合馆藏档案,对学校历年教授、博导评聘、干部任免、本专科专业与研究生学位点设置等做了全面梳理,整理出学校教授名录、博导名录、本科专业设置发展情况表、学位点设置发展情况表、基层党组织发展情况表等。校志具有存史、资政、育人之功能,对于新时代学校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学校决策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和科学的依据。

  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校志既是翔实记载学校的一部史志文献,同时也是镕铸了学校精神的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教材。阅读校志不仅使师生校友和读者重温先贤艰苦创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奋斗历程,还为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激励师生校友投身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家的高等教育建设事业建功立业。校志中真实丰富的校史资料,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的教材,是大学历史延续、文化传承和创新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为学校文化建设夯实基础。在编写校志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走访和调查,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档案馆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资料的筛选、分类整理,编辑成各种专题史料和资料长编,出版《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1-7辑)、《华东师大馆藏名人手札》《华东师大名人题词》等“丽娃档案”丛书近2000万字。此外,在校志史料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每一个历史专题,如华东师大的百年党史、人物史和建筑故事等,为学校的70年校庆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为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夯实基础。校志是学校精神文化薪火相传的根基,为感召、鼓舞和激励广大师生校友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发挥凝聚激励的作用。



文、来源|档案馆 图|吕安琪 李振东 许多 编辑|吴卓佳 吴潇岚 编审|郭文君


作者: | 信息来源: | 浏览次数:

上一条:历史学系校友捐资 华东师大设“上善基金”
下一条:迎70周年校庆 华东师大创意出版“大学地图集”

相关推荐

校庆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