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举办智能教育周:教育创造未来 智能伴随成长

时间:2021-05-30

音乐绘画相互关联的互动儿童音乐画,可抓取体能数据的智能跑道运动,闯关游戏评估感知觉功能……在人工智能技术普遍发展之时,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周试图给出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周以“教育创造未来 智能伴随成长”为主题,包括多场走出校门的公益咨询服务活动和周末的校园公众开放日活动。公众开放日场面火爆,1600余家庭近4000多名体验者经线上预约来到校园,足见智能技术赋能并重塑教育已逐渐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

校党委书记梅兵在智能教育开放日现场

  “华东师大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集成创新,活动周集中展示了学校在基础教育和智能教育领域最新成果和应用场景。”华东师大副校长孙真荣指出,当前智能教育正处在单项技术融入向未来更为综合全面深度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华东师大将把握这个重要发展窗口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最终实现教育形态和育人模式的变革。

  据孙真荣介绍,华东师范大学正与普陀区联手打造环华东师大智能教育科创聚集带,通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面服务国家和上海市智能教育重大战略需求。这场智能教育周活动也是今年7月由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之智能教育专题论坛的先导活动。

学科交叉前沿 描绘未来教育图景

  “妈妈,我做的音乐是不是很好听?”在设计学院,小观众正在向家长展示一幅刚创作好的“音乐画”作品。随着孩子小手指的点击选择,不同的绘画元素以特有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生成了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

  这个让孩子们兴致高涨的新奇体验游戏背后则有大来头,“儿童音乐画”的研发是华东师大“幸福之花”先导基金项目支持的学科交叉融合前沿研究成果。

  广泛开展跨学科研究,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实现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智能教育的重要特征。将提供科学知识与核心技术的内容载体和工具方法的“术”与提供观念理论与思维认知的“道”相结合,体现了华东师大卓越育人目标和初心: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儿童音乐画结合了音乐与绘画的共通艺术要素,以情感为纽带,按同构原理加以联通,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和自由的艺术探究活动促进儿童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设计学院副教授陈金明告诉记者,“音乐画教育不只给予单一的艺术技能传授,而是通过多感官结合的体验教育帮助儿童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学习把握世界的方式。目前,学生团队已经开发出20余种相关教学互动APP及相关线下教学教具,后续还将进一步深化相关内容。”

  在现场看到,除了基础研发,智能教育的应用落地和场景化需求也带动“政产学硏用”的多方合作。包括“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系列教育解决方案”“乐高教育STEAM教育解决方案”“美慧树·幼儿主题课程资源”(中、英文版)展示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人工智能融合出版的最新成果。出版社副社长王健表示,“在现阶段,企业和教育机构的结合可能是促进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和教学机构共同发展的最佳途径。”

  同样体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人机协作智能美育活动中,8台智能机器人在画卷上“奋笔疾书”绘制《上海·开天辟地》连环画、中国工笔画以及西方著名艺术家毕加索的作品。小观众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并观摩机器人作画的方式和过程,并使用画笔在画卷上进行填色等二次艺术创作。这项人工智能绘画项目体现了电脑协同、模拟输出、再次创新等智能化特征,是上海艺术管理与文化创意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落地的重要项目之一。

  智能教育的研发应用需求也深刻体现在大学生的各项科创活动和成果之中,现场展示的大学生“双创”项目围绕STEAM教育、编程思维教育,结合VR、编程游戏、科学实验等载体,成效显著。多个展位的成熟应用场景和产品,均来自大学创新创业平台的长期孵化和平台支撑。

五育融合 让传统文化活动有智能“芯”

  伴随着欢快的童谣,亲子运动的欢声笑语为操场平添了几分活力。活动引入了学科研究的前沿成果——对儿童青少年实施自主研发的权威课程《KDL幼儿运动与游戏课程》和《KDL体育与健康课程》,同时通过学生佩戴的心率带和运动手环将心率数据投屏LED大屏,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相融合,通过观测心率的变化曲线即时监测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科学有效地评估孩子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以科技手段反向促进体育教学,继而促进孩子们身体的健康发展。

  跳房子、斗鸡、跳皮筋、扔沙包、老鹰捉小鸡……这些暴露年龄的传统老游戏深受大家的喜爱,十分火爆。项目负责人、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介绍,这不单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让幼儿体会亲代儿时的运动游戏,在玩耍中陶冶情操,激发运动参与兴趣,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同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传统游戏对于低龄孩子发展基本运动技能乃至身体素养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

  汪晓赞表示,除了大家看到的非常热闹的线下运动会,我们现在已经开发了一些小程序,可以让同学们在家完成体育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可以足不出户参与线上运动会。老师在后台就可以轻松获得孩子们在家里的体育运动的行为表现。通过人机互动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外参与运动的兴趣,也为今后国家和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撑,实现人工智能重塑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时代诉求。

  活动现场,伊幼成长国——艺想世界、智能钢琴与音乐绘画、设计与技术等艺术教育领域的智能场景格外引人瞩目。通过艺术领域丰富的表达形式,采用智能化设备辅助,融合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或将成为“五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推手。

服务民生 拆解教育内卷焦虑的主动出击

  化解教育焦虑,只能通过校外培训和疯狂“鸡娃”吗?华东师大教育学部特殊教育专业的儿童感知觉功能评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我们在儿童感知觉障碍机制和干预策略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探索,发现儿童感知觉功能的个体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学习发展。” 项目负责人、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副教授张畅芯表示,团队将研究结果认为有效的评估方式和实验范式制作成了闯关小游戏,从视觉注意、视觉记忆、视觉空间运动、听觉注意、听觉记忆、听觉表象思维等方面多维度地评估儿童的感知觉功能。

  “小兔在哪里”“九宫格寻宝”“超级收银员”“叔叔说什么?”……在活动现场,小观众们不仅可以通过参与游戏,了解自身的短板和问题;还可通过脑电测试,结合神经科学的手段深入地解释儿童在评估任务中的表现。同时,相关研究者还能为儿童的感知觉功能提供描述、解释,并给出个性化的发展和教育建议。

  与此相关的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与教育学部合作,创新医教结合模式,通过运用一系列智能筛查手段对婴儿脑发育进行超早期筛查,并通过专业系统的早期干预提高婴儿早期运动、语言、认知、社会适应及行为等发育,实现婴儿超早期脑潜能开发。

  从一生的成长目标看,与提升能力同等重要的,就是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还将连同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聚焦儿童期常见且棘手的自闭症、抑郁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从基础科学、教育政策、临床医学等三个方面向公众介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涵盖案例互动分析、儿童互动游戏、现场专家答疑等方式,为孩子及其家庭提供科学的方法,积极的措施,综合的干预手段,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今年是建党百年和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这场面向社会公众的智能教育周活动,是华东师范大学紧密对接服务地方和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和成果汇报。该活动也是华东师大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的重要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研究员在活动现场表示,教育是民生之首,智能化等与教育融合,是破解教育内卷化,缓解社会焦虑,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关键在于怎么用好。华东师大作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充分发挥文理基础学科优势和教育重镇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把智能教育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第一战略,正联合各界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高质量智能教育的实施路径。

  另据介绍,致力于打造上海和国家智能教育高地,华东师范大学去年组建成立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开设的全国首个智能教育博士班已招收首批博士生。



文|吴潇岚 图|吴潇岚 李振东 吴楚湘 来源|新闻办 编辑|吕安琪


上一条:梅兵:开学第一课

相关推荐

校庆资讯 >